2024年一度滯銷的菠蘿,2025年種植面積卻大幅度增加,云南省臨滄市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賀派鄉(xiāng)芒抗社區(qū)的冬菠蘿產業(yè),強勢反彈。
這一好勢頭離不開孔天祿。孔天祿是賀派鄉(xiāng)政府的年輕干部,還有一個身份是芒抗社區(qū)第一片區(qū)駐村干部。2024年8月開始,云南省臨滄市有2400多名像孔天祿這樣的公職人員下派至村(社區(qū))。
剛接到下派任務時,孔天祿心里直打鼓:“村里事兒多,哪件最重要,值得我研究。”
疑惑的孔天祿想到了開會征集。恰逢村民代表會議,做完自我介紹,孔天祿問:“大家有啥困難,可以提出來。”可與想象中完全不同,臺下一片沉默??滋斓摬桓市?,干脆走到群眾中單獨問,換來的卻是微笑、搖頭。
那一刻,這名坐慣了辦公室的年輕干部意識到,“成為自己人”是他必須要解決的第一件事。
入村頭一個月,孔天祿逮著機會就跟村干部入戶。“身體咋樣”“作業(yè)寫完沒”,看似平淡的寒暄,拉近了他和群眾的距離。花了3個月時間,哪座房子戶主叫啥,家庭成員都在干啥,收入主要靠啥,孔天祿門兒清。
很快,村里進入甘蔗收割季,孔天祿迎來第一次考驗。
按照傳統種植習慣,村民會把剝下的蔗葉、蔗梢就地焚燒,既能除蟲,又能提高土壤肥力,但當地空氣質量受到嚴重影響。為解決這一問題,兼顧種植習慣,賀派鄉(xiāng)規(guī)定每月限燒3天,防控火災。
焚燒要提前申報,孔天祿發(fā)現,一戶戶通知不僅效率低,后續(xù)溝通也不順暢,于是依托村里的“甘蔗互助組”,他進一步細化了基層治理網格。將自己負責片區(qū)下的芒抗組劃分為11個微網格,選定了微網格員,通過11名微網格員與群眾溝通,進一步提升了效率。
憑借4.9萬多個微網格,臨滄市駐村干部們實現每季度對所有農戶遍訪,構建起了覆蓋人口結構、產業(yè)發(fā)展、安全隱患、社情民意的立體信息網絡,提升了矛盾隱患排查能力。
“任期只有一年,但不能只管這一年的事。”在孔天祿看來,破解村莊問題的關鍵,還是產業(yè)發(fā)展。2024年11月,例行走訪入戶時,孔天祿發(fā)現村民的冬菠蘿胡亂堆放在院中。一問才知道“晚熟的冬菠蘿因為品種原因甜度不夠,很難在市場上銷售”??滋斓撚X得,農村產業(yè)發(fā)展的關鍵,還是銷路,“只要有銷路,能賺到錢,群眾自己就會去琢磨種植管理。”
一方面,孔天祿說服村民配合村集體完成征地手續(xù),建起了規(guī)范的菠蘿交易市場,不僅告別了傳統的以路為市,更重要的是讓菠蘿收購價格更加透明,方便了交易,提高了種植戶議價能力。另一方面,孔天祿與村“兩委”一道,向上級行業(yè)部門爭取,牽線兩家水果罐頭廠,由村里的合作社統一收購冬菠蘿,為罐頭廠供貨,有效拓寬了菠蘿銷路。
“加強基層組織建設、帶動農民增收致富、主動排查化解矛盾、優(yōu)化人居環(huán)境……”臨滄市委社會工作部相關負責人介紹,駐村工作不僅鍛煉了干部,還協助村組干部跳出農村、發(fā)展農村,提升了農村社會治理能力,提高了村莊發(fā)展能力。
孔天祿的工作日志里,堆滿一件件“小事”:漫水河道排查、滑坡隱患排查、土地糾紛調解……孔天祿說:“駐村鍛煉,就是學會看見小事、看重小事、辦好小事,盡我最大努力把駐村小事辦成惠民實事。”
共產黨員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24993號-1